第163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徽实践
[讲席教授 杨亚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再次吹响了我国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安徽是我国中部人口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即使全国总体实现小康水平,但是诸如安徽等地区并未实现,也无法称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参照国家统计局《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结合安徽实际,我们重点对2010~2018年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对2019年主要目标进行初步预测。通过研究,发现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对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杨亚坚 安徽省统计局经济运行考核办主任、高级统计师、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德国弗莱堡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政府统计、经济分析和评价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绩效考核、国民经济核算、工业能源统计。先后参与组织了全省工业普查、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调查等,研究制定了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统计标准,均为全国首创;撰写发表了研究报告70余篇,其中20多篇被省领导批示。
第164讲 区块链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讲席教授 张子振]
价值交互的基础是双方信任的建立,信任问题的解决不仅对个人和企业,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出现,不仅我们在上传数据,各种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也在不断上传。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还要处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任关系。要凭空建立一个通用的信用共识体系是很难做到的,或者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而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信任方式,它可以应用到所有需要信任和去中介达到共识的领域,未来有可能会在不同领域产生影响,包括金融、供应链、新零售、版权等。
张子振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安徽财经大学第三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人选,校级优秀教师、“兴教-谋英”科研标兵。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自动化学报》、《浙江大学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Chaos, Solitons& Fractals》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
第165讲 礼仪徽州
[讲席教授 翟屯建]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儒家思想历来被视为正统,历代规章制度的设置,都是以儒家倡导的礼仪文化为支柱。徽州文化是宋以后中国儒家文化在民间社会完整的体现和典型的代表,中国礼仪文化由上层社会向民间基层渗透的过程中,徽州成为“礼下庶人”的典范,礼仪文化在徽州各个方面都得到具体落实。在指导思想、社会基础、经济成就和物化状态的村落建筑格局上,礼仪文化都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礼仪文化在徽州民间传播过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徽州人的价值观。知书达礼,温文尔雅,成为徽州民风的体现,徽州人养成礼貌、孝悌、勤俭、自律、从善、向上、爱国、尽职等一系列良好品德和礼仪习惯。“礼仪徽州”体现了徽州文化特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翟屯建 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会长,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主持《黄山市志》(主编)、《徽州文化史(先秦至元代卷)》(主编)、《徽商大典》(常务副主编)、《徽州文化大辞典》(副主编)等大型著作的编写,著有《徽派篆刻》。《徽州文化史(先秦至元代卷)》获安徽省政府社会科学奖二等奖,《黄山市志》获安徽省地方志特等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其中四篇分别被翻译成日、韩、英、法四种文字,在国外发表。
第166讲 安徽文房四宝
[讲席教授 曹天生]
中国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品笔、墨、纸、砚的总称,是传统书写与绘画必备的文具与载体。广义安徽文房四宝是安徽境内所产笔、墨、纸、砚的总称,狭义则专门指宣笔、徽墨、宣纸、歙砚。
宣笔,是指以产于安徽宣城地区的山兔紫毫为主,兼以东北狼毫、长三角羊毫等毫料,以古宣州传统制笔技艺生产的紫毫、兼毫、狼毫、羊毫等毛笔,其中以泾县山兔紫毫毛笔为代表。徽墨,是指在古徽州地域的以传统方法炼制的松烟、油烟、漆烟为主要原料及辅料骨胶、麝香、珍珠、冰片、金箔、朱砂等,以密制配方,采用手工技艺制作的墨锭。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等特点。宣纸,是指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特殊的传统工艺流程及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在泾县境内以传统技艺生产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歙砚,指以古徽州地域的砚石为原材料,按照歙砚制作技艺加工而成的砚台,其特点是“石质坚润、纹理缜密、涩不留笔、滑不据墨、储水不涸”。
安徽文房四宝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完整性、传承性、非遗性和工艺性特征。是安徽的文化符号和名片,是人类非遗、中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是高档文房用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安徽文房四宝必将更加兴旺发达,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曹天生 安徽泾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现为安徽财经大学2级教授,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安徽卷(6分册)》主编,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等。长期关注并研究安徽地方历史文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先后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发表核心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学术科研奖励二等奖以上6项。
第167讲 中国为什么没有贫民窟?
[讲席教授 陈俊峰]
贫民窟是许多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不论是英美这类的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贫民窟问题的困扰。我国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为什么没有出现贫民窟?或者说,国外为什么会有贫民窟?本讲将对目前国外贫民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比较不同国家贫民窟的典型特点,分析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预判国外贫民窟发展趋势。然后,从我国以民生为本的施政理念、持续的经济增长、城市规划调控、城市社会和社区治理、老城区居住格局变迁等方面,分析我国没有出现贫民窟的原因,最后再对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建议。
陈俊峰 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安徽大学城市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副主任、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二批);安徽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安徽大学文科创新团队带头人。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住宅社会学、城市社会问题及其治理。学术兼职:新华社瞭望智库专家、安徽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农村社会学研究会理事、合肥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合肥市政府政研室特聘研究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校厅级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得教育部、安徽省和校厅级成果奖励近10项。
第168讲 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讲席教授 凌宏彬]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江南,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与情结,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江南;江南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最富浓郁特色的组成,氤氲着温润与诗意,渗透着忧郁与清愁,充溢着热血与浩气,无论你在不在江南,是不是江南人,都对她油然而心动、而亲近、而偎依。《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再次让江南、江南文化成为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即使有许多人认为江南是倾向于淡雅的,江南文化是倾向于寂寞的。在对江南文化的关注中,让我们一起思索探究:江南在哪里?什么是江南文化,她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她如何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江南文化与我省江南地域文化的关系如何?如何实现江南文化品牌打造、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安徽作为?
凌宏彬 法学博士,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经济研究处处长。长期从事区域经济文化和公共政策咨询服务,承担省领导交办研究任务及各类文稿起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内刊发表咨政报告100余篇,受到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成果60余篇。合著出版著作多部,完成(含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及一般项目、国家部委委托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20余项。成果曾多次获奖,包括2007-2008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二等奖(第一责任人)、2011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第一责任人),2015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第一责任人),2013—2016年安徽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第三责任人)、2017-2018年度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第一责任人)等。获三等功一次,被授予“第四届省直机关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安徽人文讲坛2020年1-6月场次安排
(时间15∶00-17∶00)
场 次 |
讲座日期 |
选 题 |
讲席教授 |
第163讲 |
1月12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徽实践 |
杨亚坚 |
第164讲 |
2月9日 |
区块链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
张子振 |
第165讲 |
3月8日 |
礼仪徽州 |
翟屯建 |
第166讲 |
4月12日 |
安徽文房四宝 |
曹天生 |
第167讲 |
5月10日 |
中国为什么没有贫民窟? |
陈俊峰 |
第168讲 |
6月14日 |
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凌宏彬 |
地址: 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社科大楼二楼 邮政编码:230053 电话: 0551-63417233 (传真)0551-63411194 管理员:E-mail :ahskj2022@163.com
Copyright ◎ 2008 Anhui Province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08001559号